巴菲特穿的中国西装品牌-巴菲特定制西装
沃伦.巴菲特的妻子
沃伦·巴菲特几十年来住同样的城市,吃同样的食物,处处给人单调、刻板的印象。但事实上,巴菲特年轻时曾经疯狂地爱过,而且长时间同时拥有一位妻子和一名同居女友。巴菲特这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两个女人,前妻给他精神上的抚慰,现在的妻子则是生活上的好管家。8月30日,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闪电结婚,婚礼仅仅用了15分钟,新娘是与他度过30年共同生活的女友艾丝翠·孟克斯(AstridMenks)。巴菲特的女儿主持了这场非公开婚礼,证婚人是一位地方法官。巴菲特选择自己76岁的生日那天举办自己的第二次婚礼,而在此之前,他的生命中很久以来就拥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苏珊,一个是他现在的新娘、昔日的同居女友艾丝翠·孟克斯。
巴菲特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刻板甚至乏味的人,他的梦想除了金钱,就是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在同一个房间居住,吃同样的食物——简单说来一句话:过同样的生活。而这也许只是外表的假象,生活单一的巴菲特同样拥有年少时的冲动,爱情的甜美与失落、家庭生活的平静与激烈,这些巴菲特统统经历过。
1951年,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从5岁起就学着自己做生意、13岁就派送500份报纸每月赚取1000美元的巴菲特决定投身他最热爱的股市。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候,在这一阶段,他选定了一生的事业,也选择了一生的爱人。巴菲特年仅10岁的时候,已能背诵美国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口数字。11岁的时候,他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城市服务”(CitiesService)公司的三股股票,很快,他的股票跌到每股29元,在股票涨到每股40元的时候,他把股票抛出。尽管后来“城市服务”的股票涨到每股200美元,但初涉股市还是为他带来5美元的纯利,更重要的是,人生中第一次股票交易奠定了他日后投资的基础——稳健和保守。39年的时间内,他创造了投资赢利2595倍,100美元起家到获利429亿美元财富的投资神话,被誉为“股神”。巴菲特的一个朋友说:“巴菲特几乎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大学毕业以后,美国刚刚经历经济危机的震动,巴菲特的家人和朋友都劝他等下一次经济萧条之后再投身股市,此前不妨在宝洁公司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巴菲特经过慎重考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爱情上,巴菲特同样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一年,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苏珊·汤普森。苏珊年轻时代有着明媚的笑脸、圆圆的下巴和黑黑的头发,巴菲特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巴菲特和苏珊两家的渊源很深,苏珊的父亲是奥马哈市著名的部长和心理学教授,和巴菲特的父亲是旧交。更为巧合的是,苏珊在西北大学读书的时候,和巴菲特的姐姐住同一间宿舍。苏珊年少多病,曾经多次耳膜穿孔,并长期忍受风湿病纺困扰。苏珊的父母对她显示出宽厚的爱和包容,这让苏珊从小就感觉到,关怀他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她天生富有同情心,与人见面经常问候到:“你还好吗?”从苏珊的嘴里说出的这句话往往意味着:你的灵魂还安宁吗?后来证明,苏珊的这种爱人如己的性格深刻影响了巴菲特的情感和人生。
巴菲特和苏珊两家的交往并没有为巴菲特的爱情带来多少好运。巴菲特擅长并热衷的数字游戏对苏珊来说既无趣又荒诞,每次巴菲特热情洋溢地从前门走进,渴望见到他热爱的姑娘,苏珊总是偷偷地从后门溜走,去见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密尔顿·布朗,一个联合太平洋公司邮件搬运员的儿子,早在高中时代,两人就已经开始了恋情。
那时候,巴菲特经常对苏珊说的一句话是:“有一天,我会变得非常富有。”巴菲特没有说谎,若干年后,他成了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甚至一度高居世界富豪榜首位。不过那时,这句话对处在热恋中的苏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吸引力更等于零。无奈之下,巴菲特只好曲线救国,在苏珊的父亲身上下工夫。苏珊的父亲汤普森对这个长相平平、但出奇精明的年轻人非常欣赏,苏珊对父亲极其尊重,再加上密尔顿·布朗是个犹太人,最终,她还是和布朗分手了。这一切,当然没有逃过细心的巴菲特,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现在,戏剧仍在继续,只是主角已经换人。巴菲特和苏珊开始频频幽会。苏珊惊奇地发现,这个男人并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事实上,他有相当独特的幽默感,而且头脑清晰、判断准确,苏珊感到自己被深深地吸引,两个人的泛泛之交很快升华到激烈的爱情。苏珊的姑妈回忆说:“他们彼此疯狂地迷恋着,他们互相坐在对方的大腿上接吻,这真是太可怕了。”
巴菲特这个低调而刻板的老头子居然会有那么热烈的爱情,大多数人恐怕对此都难以置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在巴菲特看来,苏珊具有深刻的理解力,而这正是他最需要的东西。巴菲特的童年家境富有、父母笃信宗教、家庭充满温情,但巴菲特的妈妈是个完美主义者,每当她完美的设想遭遇挫折,就会毫无征兆地爆发,巴菲特经常成为受害者,被毫无理由地痛骂。即便在巴菲特有了儿子以后,他妈妈的这一性格也没有丝毫改变,一次,巴菲特的儿子打电话给自己的祖母,却遭到长达两个小时的数落,在祖母的言语中,他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放下电话,巴菲特儿子的眼中充满泪水,巴菲特只是淡淡地说:“你终于知道我每天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了。”童年的创伤在苏珊那里得到了抚慰,苏珊爱心漫溢的心灵对巴菲特来说是疗伤的圣药。巴菲特说,苏珊就像一个出色的医生,把自己心灵的荆棘一根根摘掉。还有一次他说,他一直是个孤独的人,直到遇到苏珊才有所改变。苏珊对待巴菲特像对待一个大孩子,而巴菲特对苏珊也非常依赖,他让她付账,由她照顾孩子,除了生意,几乎任何事他都交给苏珊来打理。每当苏珊走进房间,巴菲特的脸就会一下子明亮下来,苏珊用手指梳理他的头发,为他整理衬衫和领带,坐在他的腿上,紧紧地抱着他,这时候,巴菲特是最安全最幸福的,远离了严厉的母亲,也远离了生意场的争斗,他的眼中只有苏珊一个人。
21岁的时候,巴菲特与苏珊结婚,两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来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间很破败,经常有老鼠出没,这样的生活和巴菲特承诺过的“富有”简直是相差太远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但是锱铢必较的巴菲特没有钱、更不愿意花钱去为女儿买一张小床,只好把一个抽屉铺上褥子,把女儿放在里面。后来,他的经济情况改善了一些,但仍是不舍得花这笔钱,而是向邻居借了一张婴儿床。贫穷并没有拆散这对夫妻,但富有却做了贫穷没有做到的事情。苏珊的好友说过:“苏珊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她是一台彩色电视,和她比起来,大多数人都是黑白电视。”不幸的是,巴菲特就是黑白电视中色彩最黯淡的一个。巴菲特极其不注重自己的着装,他的衣服总是穿到破得不能再破的时候才换新的。当然,《华尔街时报》也拍到过巴菲特身穿价值1500美元名贵西装的照片,但这太罕见了。苏珊为他买的衣服他经常不穿,或者干脆退掉。记者经常问巴菲特,为什么一直不肯穿贵重一点的衣服,巴菲特用他特有的幽默回答:“我并不是不穿,只是名贵的服装穿到我身上也就显得便宜了。”苏珊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她怂恿巴菲特参加了一个“美食俱乐部”,一群夫妇集合在一起,这个月吃瑞典牛丸,下个月吃法国油煎薄饼,但巴菲特每次来到俱乐部,总是乐呵呵地要一份汉堡包,这是他百吃不厌的食物。慢慢地,苏珊对这样的生活失去了耐心,她不想继续做一名全职太太,每天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而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追求。她想到了年轻时就喜欢做的事——唱歌。苏珊认识巴菲特的时候,就经常在餐厅里唱歌,现在,她想重新找回自己当初的梦想。1975年左右,苏珊开始尝试在私人聚会的时候演唱,很快就在正式的夜总会登台亮相,她穿着亮闪闪的衣服,看上去曲线玲珑、性感迷人,大获成功。巴菲特这次百密一疏,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而是热心地鼓励:“亲爱的,尽量去做让你高兴的事情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他婚姻危机的开端。这时候,巴菲特早已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苏珊拥有的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价值30亿美元,这让她更有能力去追求当初的梦想,一劳永逸地逃离没有关爱的婚姻生活。结婚25年以后,45岁的苏珊决定自己搬到旧金山单住,她向巴菲特保证说,她将继续照顾他,这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他们仍旧是夫妻。
尽避分居多年,巴菲特一直对苏珊怀有深沉的感情。2004年7月29日,苏珊因病去世,享年72岁。正是因为妻子,一毛不拔的巴菲特对慈善产生了兴趣,妻子的离去更让他加快了开展慈善的步伐。今年6月,在纽约曼哈顿中城喜来登酒店,巴菲特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将把自己所持股票的85%分批捐赠给5家基金会,而其中5/6约370亿美元将由比尔·盖茨及其夫人共同经营的基金会获得。苏珊在5000公里外关怀着巴菲特,有时候,他们也一同度假。但慢慢地,苏珊越来越发现独居的好处,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为巴菲特找一位全职主妇—毕竟,她不能让自己法律上的丈夫每天以花生和爆米花为生。她介绍奥马哈的几个女人去接近巴菲特,邀请他看**或者为他做一顿晚餐,孟克斯就是这些女人之一。当时,孟克斯只是苏珊在演出时认识的一家夜总会的女招待,但她以一手出色的煲汤手艺赢得了巴菲特的心。最后,她搬进了巴菲特的老房子,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巴菲特又能穿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出席那些重要场合了。孟克斯和苏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每逢节日,她们会联名为朋友们馈赠礼物,落款依次是“巴菲特、苏珊和孟克斯”。苏珊和孟克斯有着良好的分工:孟克斯负责巴菲特每日的饮食起居,苏珊则保留着在巴菲特公司的董事席位,并陪同他参加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巴菲特朋友早习惯了这样的情景:巴菲特在晚会的主席台上发表讲话,台下并肩坐着他的妻子和他的同居女友。巴菲特的女儿也欣然接受了父亲的这位生活伴侣。
刚认识巴菲特的时候,孟克斯只有30岁,是“法国酒吧”的一名普通服务员,相貌平平、朴实无华,这位来自立陶宛的移民和亿万富豪巴菲特有着天壤之别,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她很快开始和巴菲特同居。孟克斯的到来为巴菲特的生活带来了阳光和安宁。现在,巴菲特又能体面的出现在董事会或者镜头前了。如果说苏珊安抚了巴菲特的心灵,那么可以说孟克斯安抚了巴菲特的肠胃。一直以来,巴菲特热爱的都是热狗、汉堡包、冰激凌、爆米花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每当晚餐过后,他都会吃一块厚厚的香草冰激凌,涂上很多巧克力和麦乳精。孟克斯说,巴菲特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可乐,先是百事可乐,然后是可口可乐,一种樱桃可乐更是他的最爱,他每天至少喝5筒樱桃可乐,即便在早餐时也不例外。巴菲特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每天2800大卡的必需热量,让他不至于在未来25年内早早饿。现在,孟克斯在冰箱里塞满可乐,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巴菲特说:“早晨,在离家前往办公室的时候,我真想跳一场踢踏舞。”对70余岁高龄的巴菲特来说,这并不是措辞上的夸张。
新娘孟克斯在婚礼上兴致很高,毕竟,这是她60年人生中第一次登上婚姻的殿堂。巴菲特的女儿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对父亲的选择表示由衷的欣慰,“我们真的很感谢她,她爱我父亲,一直照顾他,即使他一文不名,孟克斯还是会跟他在一起”。他事先在奥马哈市一家珠宝店为孟克斯买了一枚钻戒,55年前,他也是在这家珠宝店为前妻苏珊购买了结婚钻戒。对巴菲特来说,生意和生活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即便是对待婚姻,他也保持着一贯的理性、保守和老派。与苏珊相比,孟克斯显得默默无闻。这个巴菲特晚年最重要的女人极少出现在镁光灯下,却30年如一日地默默支持着心爱的男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只有亡能让我们分开。”婚礼上的誓词虽然说得略晚,但却早已是孟克斯心中不变的承诺。
谁能告诉我巴菲特的成长历程和成就么?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毯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拣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沃伦从小就超乎年龄的谨慎,他被母亲称为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小沃伦刚刚踏入11岁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7岁的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名·格雷俄母。格雷俄母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获得最高分A+。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自己一试身手。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成立了他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他已经拥有了5家合伙人公司。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当了老板的巴菲特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埋头在资料堆里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几十年来,巴菲特有一套投资理论,这套理论使他在股市中长胜,也使它远离高科技股。第一,他只从事长期投资,投资的绝不是概念、模式,也不仅仅是股票本身,而是真正的生意。投资能创造可预见收益的公司。第二,他讨厌股票期权多的股票,像高科技股,称这种股票是**。第三,他认为买身边的品牌最可靠,谁做的广告多,消费者喜欢,就买谁。巴菲特的眼光一如既往。 1962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开始收购马萨诸塞州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品公司伯科希尔哈萨维公司的股票,并于三年后接管了该公司。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富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前股价奇迹般上升了几千倍。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时,巴菲特宣布隐退。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箫条,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个亿。巴菲特的另一个杰作是认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上世纪70年代,该公司的业绩十分清淡。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砸舌。从1965年至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这种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但到了2003年,他一举扭转了过去几年欠佳的投资记录,再次捍卫了股神和奥马哈的圣人的地位。2002年,巴菲特大量买入中石油股票,这只哈萨维公司的第8大重仓股,当年就实现增值175%。 特别的巴菲特。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生活方式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巴菲特身高五英尺,中等身材,通常带着一副眼镜。这副眼镜据纽约时报报道是撒切尔送给他的,他的脸上经常带有一种急切的探寻的表情。很容易被看成是职员、会计师、银行家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教授。1999年,巴菲特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拍卖了他的酷厚的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旧房子里。这位富豪的钱包里有多少钱?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虽然有报道说巴菲特穿过一套价值1500美元的意大利西装,但是只有在极少见的场合下他才会穿。有时在周末他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海军蓝T恤衫,上面还写有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标识语。就像他的女儿苏珊说的那样,有一天妈妈去商场,说咱们给他买一套新衣服吧,他穿了30年的那套衣服我们都看烦了。所以我们就给他买了一件驼绒的运动夹克、一件蓝色的运动夹克。但是他让我把衣服退掉,他说我有一件驼绒的运动夹克和一件蓝色的运动夹克了。苏珊补充说,他不把衣服穿的非常破旧是不肯换的。巴菲特喜欢喝可口可乐这一点早已名声在外。他亲自购买可口可乐,以满意的折扣价每次购买50箱,每箱12罐。他很少跑到商店去喝。巴菲特的生活总是量入为出,他坚持以最低的成本运作,手中持有充足的现金,很少负债或不负债。例如他在很快就要成为一名百万富翁时才为他的合伙企业添置一台价值295美元的IBM打字机。 巴菲特是出了名的节俭,但是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慷慨的捐献者。他将370亿美元捐赠给5个慈善基金会,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慈善捐款。 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帮助巴菲特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呢?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他从师傅格雷俄母那里学来的,又经自己在实践中锤炼的投资哲学。他一向坚持采用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策略。他说如果你没有持股10年以上的准备,那就连10分钟也不要持有它。与别人不同,他专找熊市股票,就像股票收容队员似的,到了1966年春,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涨,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而巴菲特却幸免遇难。格雷俄母曾在1930年股灾尚未结束时欣然入市,结果赔的囊空如洗。而在将近40年之后,巴菲特却成功躲过了灾难。巴菲特真正的出道了。1970年至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他暗中四处寻购。正是这个时期,巴菲特收罗了许多富有潜质而价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后来给巴菲特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最终将巴菲特推向世界首富的宝座。 股神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有很多综合的因素。美国资本主义很发达,股市管理相当健全,法制也比较健全。良好的外部环境、丰腴的投资土壤,所以让巴菲特理论和方法相当有效。但目前中国的大环境还没有到能够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的地步,可能还需要很多年。因为整个股市的完善需要时间,大家的心态、所受的教育、对投资的理解,整体的理解差异还不是很大。我们将有一个很大的成长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